“四壁青山三临水,板凳路下水抱村……此景不是黄山鲫鱼背,我看胜似黄山鲫鱼背。”
一九七四年五月,我陪吴立奇、谢吉挥、汪景祥等人到了漕溪板凳路上。吴立奇随口道出了这是一处美景。谢吉挥则说:你有眼力,我意可将路名改称“攀登路”,东向的山峰“布袋垄”改称“步岱垄”,这样,音相近,意义好。但当时几个人都只是说说而已。
板凳路,是漕溪本村不需过河的唯一道路,它的起点,既是村头,又是村尾,路长不过百米,高约百米左右,两旁陡峭,河水从两边山脚流过……若逢河水上涨,浮云飘动,则更美,直腰行走在这条小道上,真有点胆惊。俯视漕溪,全村呈葫芦瓢形,瓢柄就是板凳路,瓢沿就是漕溪河水。
假如此景开发出来,再配以其它内容,值得一游。
诗两首
二零零八年十月十五日,已是耄耋之年的吉琳、吉琇两姐妹,在叙述了谢裕大茶行百年兴衰史后,即兴赋诗两首,兹录如后:
(一)
名闻四海谢公茶,
一代兴隆二代殇,
三代四代艰难过,
五代冲天任翱翔。
(二)
绿茶极品仰毛峰,
长在黄山雾霭中,
自从世卫封冠后,
致君康寿健如松。
为何改曹溪为漕溪?
漕溪,原名曹溪,左边加上三滴水,成为现在的“漕溪”,是正安公和几位长者在清光绪年间提出的,主要理由是:
1、曹溪无曹姓人氏;
2、徽州以“曹溪”为村名的,不是一地,如绩溪县就有,且是曹姓聚居,加上三滴水,有便于本地区同名村庄;
3、水运曰漕,曹溪的水埠头,主要用于漕运;
4、“曹溪”村名,广为人知,改音难,加上三滴水,音同;
5、将“曹溪”改称“漕溪”,切合实际。